喝茶,約莫是茶的某種精神

喝茶,約莫是茶的某種精神

17閱讀 2021-03-13 02:23 文化

茶有兩面。物質(zhì)的一面或精神的一面。這兩面亦有它的交集。

從茶里喝出滋味和從茶里喝出三昧,茶的兩面,各有所需、所喜者。

時下喝茶,漸興插花、掛畫、焚香、布席。

文化的回歸與復興原是好事,只是不知有幾個能在插了花、掛了畫、焚了香、點了茶之后,真正感受到茶之精神。

茶之精神應該遠在“審美練習”之別處。

舊時關于茶的著錄,帝王卿相也好,文人高士也好,從唐代:“造、別、器、火、水、炙、末、煮、飲”九難;到宋之“三點三不點”;明之“七忌十三宜”,大多著重論述茶、水、器皿、烹煮技巧、品飲環(huán)境與品飲對象……終究停留在“好喝”與“喝好”層面。

這樣的茶,也仍然是物質(zhì)性多過精神性的茶。

倒是引種了我們的茶樹、學了我們的茶法去的日本,曾經(jīng)注重過茶的精神性。演繹出自己的茶道。

茶道開山之祖,出過家跟一休和尚參過禪的村田珠光,將《涅槃經(jīng)》的“愿作心師,不師于心”引作《心之文》的結(jié)語。

明指茶道乃是“降伏內(nèi)心、調(diào)伏心性”的修行之道。茶道秘籍《山上宗二記》、《南方錄》等也是論道多過論茶。

只是,草庵茶的“佗寂”,最終難免在四疊半榻榻米的方寸之間被繁復的儀式綁架。

應了千利休“茶道普及之日,亦是茶道之心泯亡之時”的預言。

想見,過度的儀式感也并非茶之精神所在。

如今的日本,人愛咖啡多過愛茶,大名道具紛紛流向中國的愛茶抑或愛茶席、愛茶道具之人。

然而,如若一個時代缺失大智慧的大茶人,一切缺乏創(chuàng)造、無法發(fā)乎于內(nèi)心的不明就里的模仿,只會讓形式愈發(fā)趨向背離精神的物化流俗。

否則,當年只得一口燙酒鍋泡茶的善法,便不會得到珠光“善法之趣在于心凈”的贊賞。

那顆干凈的心,約莫就是茶的某種精神。

注:內(nèi)容來源莫道茶事,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“呵護”普洱茶產(chǎn)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系列報道(四)

下一頁:南路邊茶 茶香四溢傳千年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